联系我们

电话:0771-3311999(现场参观咨询热线) / 0771- 3301785(爱心捐赠及志愿者服务)
手机:19968119333(入住咨询,微信同号)
邮箱:xz@nnwxyl.com (中心办公室)
地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步云路1号
桂香沁晚晴 —五象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李凤桂的照护心语
晨光微熹时,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失能长者照护区的长廊里总会准时响起一阵轻柔的脚步声。那是护理员李凤桂—大家都亲切唤她“阿桂”—的脚步声,比晨露更轻,比钟表更准。她手中捧着的不仅是温水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让每一位失能长者身上舒适心里暖。”
推开328房门,阳光正斜斜地落在杨爷爷的床沿。阿桂在为爷爷做晨间护理前,像往常一样轻声问候:“杨爷爷,早上好!”令人惊喜的是,这次爷爷竟一字一顿地回话:“阿、桂、早!”虽然因为气切口漏风,爷爷说得有些含混不清,但这简单的三个字却让阿桂激动不已!2023年5月,杨爷爷从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转来时,全身插满导管,重症肺炎、脑梗后遗症、呼吸衰竭让他的生命如同风中之烛。每逢爷爷咳嗽或情绪激动时,痰液就从气切口喷射而出,照料难度很大。阿桂在细心照护中发现气切口护理垫虽然防湿,却把爷爷的脖颈闷出了红疹,立即改用柔软的可湿性纸巾,并巧用雾化器配件覆盖气切口,爷爷感觉到了干爽舒服,精神状态大为改观。如今,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的杨爷爷,已安然在中心度过两个春节了,面颊红润,目光炯然有神。爷爷的独生女感动地说:“我很庆幸将老爸送到了五象养老服务中心,感谢阿桂不辞辛苦地照护,让爸爸在温暖中延续生命。”
中心护理员李凤桂照护杨爷爷场景
中心智康三区护士长黎海连和杨爷爷互动场景
“没有护理真功夫,心里哪能踏实?”
83岁的周老师患有脑梗后、高血压、帕金森、肺炎、心绞痛等多种疾病,刚入住中心时,因为吞咽功能不好,连喝粥都困难,身体非常孱弱。阿桂根据专业照护经验提出:稀粥极易造成吞咽功能障碍长者误吸,非常危险。她将米饭、蔬菜、肉类用料理机精心打成均匀的糊状,减缓流速防止奶奶呛咳;喂食前将奶奶的床头摇高60°,调整她的进食姿势,防止食物反流;采用小勺缓慢喂食,每次只舀1/3勺,随时观察奶奶吞咽反应,每喂一口都会轻声提醒:“周老师,慢慢咽”。三个月后,周奶奶的呛咳次数减少了80%,并开始正常进食软烂一点的饭菜,营养状态明显改善,体重也渐渐回升。如今,容易焦躁的奶奶只要听到阿桂奔来的脚步声就能立即安静下来,后面还能坐着轮椅哼唱“小呀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中心护理员李凤桂为周奶奶翻身拍背场景
中心智康三区护士长黎海连和护理员李凤桂照护周奶奶场景
“脏累苦都不怕,把长者当亲人。”
失能长者的日常照护,常常伴随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处理大小便失禁、擦拭呕吐物、人工取便……这些在旁人看来又脏又累的活,阿桂却从不皱眉。
长期卧床的刘爷爷因肠道功能紊乱,时常失禁。一次刚换完纸尿裤又突发腹泻。刺鼻气味中,阿桂动作利落地打来温水,边擦拭边柔声安慰:“爷爷别急,马上就好。”随后熟练地为爷爷更换衣物、清洗身体,还特意调高了空调温度,防止老人着凉。爷爷红着眼眶道谢,阿桂笑着说:“您舒服了,我就安心了。”这样的场景,在阿桂五年的护理生涯中已成常态。由于阿桂照护专业温暖,许多长者都想认她作干女儿,阿桂说:“失能长者把最脆弱的一面交给我,这份信任最珍贵!”
中心智康三区护士长黎海连和护理员李凤桂陪长者打麻将场景
“读懂‘无声’的情绪,照护才有温度。”
对失语老人,阿桂自有一套“读心术”,总能从他们的眼神、动作甚至呼吸节奏中捕捉细微的变化。患有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李奶奶长期卧床,无法说话,常因不适而焦躁拍打床栏。经过细心观察和不断摸索,阿桂破译了李奶奶的情绪密码:奶奶每次急促眨眼时,往往是尿垫需要更换;而当她手指反复蜷缩,则是背部瘙痒。渐渐地,李奶奶的“无名火”少了,甚至会在阿桂进门时露出浅浅的笑容。“失语的老人不是没有需求,只是需要我们更用心去‘听’。”阿桂说。
“照护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走心’活。”
69岁的黄叔因高位截瘫入住中心,这对长期热爱运动,尤其喜爱马拉松和健身的他打击非常大,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变得挑剔和易怒:嫌弃护理员换尿袋没按“他喜欢的固定流程”、拒绝穿纸尿裤,甚至摔打餐盘。家属无奈坦言:“他以前是运动健将,现在连翻身都要人帮,心里苦啊,在家总是和我们吵架……”为此,护理员们面对黄叔都有点发怵,但阿桂没有退缩,她为黄叔定制了精确到分钟、规范到每个动作流程的护理清单;无论黄叔提出什么护理要求都顺应调整;陪着黄叔借助助行器活动肩膀和头部;为黄叔申请了长护险,减轻他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一旦发现黄叔有丁点情绪变化,及时给同事打招呼:“今天黄叔的心情有点不好,请大家多留心关照。”家属都说:“有阿桂宠着的黄叔,笑容越来越多了,脾气越来越好了。”阿桂常说:“护理失能长者,吃饱穿暖只是基础,让他们开心活着才是本事。”
中心护理员李凤桂陪伴黄叔进行康复训练场景
失智的孙爷爷总把玩具小熊当“孩子”,阿桂便配合着他玩过家家,给小熊喂饭、盖被子,逗得老人咯咯笑。在给偏瘫的张奶奶按摩时,阿桂会轻声哼唱几首老歌,原本郁郁寡欢的张奶奶,如今听到《茉莉花》就会跟着打拍子,家属发来的感谢短信写道:“我妈以前在家整天不说话,现在会笑了!”
“中心培养了我,我要将这份爱回报给长者。”
“是中心手把手把我教出来的。”五年前那个连血压计都不会用的初中毕业生阿桂,如今已是中心持证中级、正备考高级的优秀养老护理员。阿桂至今记得第一次给老人换尿不湿时的手足无措,更忘不了护理科长蓝新的教诲:“养老护理不只是技术,更是爱的传递。”这份栽培之情,阿桂全数化作了对长者们的悉心照料。已成为带教老师的阿桂,正把中心护理团队“用专业去爱人”的理念继续传递。每到交班时,阿桂总要多巡一次房,确保每位长者都安适妥帖。给王阿姨掖掖被角,陪李爷爷说会儿闲话,给爱听歌的王爷爷打开音乐频道,替偏瘫的马老师揉揉僵硬的胳膊,再检查一遍石奶奶的护理垫是否干爽……
中心护理科长蓝新给全体护理员上培训课场景
中心护理员李凤桂独创的“清洁照料法”在全中心学习推广
长者家属为智康三区护理团队送来感谢锦旗(左三是李凤桂)
八月,五象养老服务中心院里金桂绽放,暗香浮动,沁润着照护区的晨昏—阿桂日复一日的默默坚守,让生命在晚晴时分,依然能绽放温暖的光华。就像她在护理日志扉页写的那句:“愿做一缕桂花香,沁入长者梦深处!”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南宁市邕宁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康复和护理技能竞赛在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圆满落幕